2009-4-14 20:39
echoooo
祗園法義
<p align="center"><font color="royalblue"><font size="4"><font size="5"><font color="darkorange"><b tag="b">祗園法義</b></font></font> </font></font></p><font color="royalblue"><font size="4"><br><br><br>祗園就是佛經上常常讀到的「祗樹給孤獨園」,像讀誦最為深廣的《金剛經》與《阿彌陀經》都是釋迦牟尼佛在祗園所宣講的,《楞嚴經》以及《四十華嚴》也是在同一地方所開演出來的法門。<br><br>那祗園到底象徵著什麼樣的法義? <br><br>這必須從整部經系去觀察、思惟,我們就舉《金剛經》、《阿彌陀經》以及《四十華嚴》為例。《金剛經》屬於《大般若經》經系流通分,而在《大般若經》經系的序分以及正宗分的部分,所講經的地方都以靈山(耆崛山)為主。<br><br>我們再看《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也是在淨土經系中屬於流通分的部分,屬於淨土經系序分與正宗分的《無量壽經》(觀經可以視為無量壽經「五痛五燒」現世例子之開演,以及一輩之細分)也是在靈山(耆崛山)宣說的。<br><br>而華嚴經系一共在天上人間七處九會(一說是十處十會)宣說,而所謂「入法界品」的《四十華嚴》,就是善才童子五十三參,代表著《華嚴經》的流通分也是在「祗樹給孤獨園」所開展的。<br><br>祗園所象徵的含意代表什麼?人世間的回歸與實踐!<br><br>祗園是位於捨衛國內的精舍。在《大智度論》中,龍樹菩薩將佛住捨婆提城(即捨衛國)以及王捨城之因緣解釋的很明白,論言:「捨婆提城九億家,是中若少時住者,不得度多人。捨婆提人,或初習行,或久習行;或善根熟,或善根未熟;或利根,或不利根。多學種種經書故,研心令利,入種種邪見網中,事種種師,屬種種天。雜行人多,以是故佛住此久。」正所謂眾生龍蛇混雜,為了調熟一切眾生,佛必須常常駐錫在捨衛國的祗園精舍說法。除了度化之義外,《智論》說:「以報生地恩故,多住捨婆提,一切眾生皆念生地。以報法身地恩故,多住王捨城,諸佛皆愛法身。」<br><br>在這些大部的經系,序分以及正宗分的地方,佛菩薩展現神通與瑞相,精彩萬分!而到了流通分的地方,一切歸於平淡。所以在《金剛經》,你看見佛一樣地穿衣、吃飯、洗腳、打坐。在《阿彌陀經》,佛等到大家都坐定位子,如同慈父一般不停地呼喚著「舍利弗……」,自問自答地廣演著無盡慈悲的淨土法門。<br><br>學習唸佛法門,讀誦《阿彌陀經》,我們才明瞭唸佛法門不是烏托邦的思想,唸佛法門從本以來就是根植於凡世間的回歸與實踐,慈濟著眾生的事業,所謂「惠予眾生真實之利」,不是一世兩世,或局限在我們熟悉的娑婆世界,而是眾生界盡,頂戴著阿彌陀佛「惠予眾生真實之利」之慈悲弘願也無有窮盡。<br><br>因為這種充滿無盡慈悲與關懷的「生命道環」,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早就設計好了。<br><br>天親菩薩與曇鸞大師在《往生論》及《論注》,為唸佛人傳達著這種淨宗觀念。淨土法門不是一去不回的臨終佛法,也不是在淨土等到完成成佛的程式,才能做慈濟眾生的事業。在淨土的每個生命,都能「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披著阿彌陀佛所賦予的慈悲鎧甲,如善導大師所說的「驚入火宅之門」,像救火英雄從淨土為火宅的一切眾生打開一道無盡慈悲的大圓滿之門!<br><br><br>(資訊來源:摘自《弘化》)<br></font></font>